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思政公开课 评选活动圆满落幕
  • 发布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时间:2025-03-05
  • 点击:5
  • 来源:

2025年2月28日下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举行了主题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思政公开课评选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课堂展示与评选的形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思政教育的水平,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评选活动邀请了学院思政部的何李荔老师担任评委,活动中共有六位教师展示了各自的思政公开课,为学院其他教师呈现了一场集思想性、教育性与专业性于一体的精彩教学盛宴。

精彩展示,教学风采尽显

本次公开课评选活动从下午3点开始,持续到6点,六位教师分别在不同专业领域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参与公开课展示的教师包括:

1.李雪娇:《RFID无线识别技术》

2.穆合力斯:《HTML5+CSS3网页设计》

3.郝白雪:《UI界面设计》

4.阿合买提江:《Java程序设计》

5.任婧:《创意设计》

6.马帅:《图形图像后期合成》

每位教师通过精彩的课程讲解、互动环节以及思政教育融入的实际案例,全面展示了自己对专业课程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教师们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了教育的双重使命——既要传授专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以下是几位教师在课堂上独具匠心的思政教育设计:

李雪娇老师在《RFID无线识别技术》课程中,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背景,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强调了信息安全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她通过案例展示了RFID技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尤其是在防范犯罪、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的潜力,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穆合力斯老师在《HTML5+CSS3网页设计》课程中,以现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切入点,讲解了网页设计对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他强调,作为设计师,不仅要追求技术的创新与美观,更要注重设计作品所传达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激发学生对互联网时代文化责任的思考。

郝白雪老师通过《UI界面设计》课程,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了用户体验与社会需求的契合问题。她指出,优秀的UI设计不仅仅是美观,更是服务社会的工具,设计师应当从人文关怀出发,创造符合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的设计方案。

阿合买提江老师在《Java程序设计》课上,讲述了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结合当前技术变革的趋势,探讨了计算机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并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如何服务社会,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承担起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

任婧老师在《创意设计》课程中,充分展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经典案例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她强调创意设计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与社会、环境和人文关怀紧密相连的综合性表达。

马帅老师通过《图形图像后期合成》课程,阐述了图像合成技术在视觉传播、广告设计和公共信息传达中的应用。他提到,图形图像设计师应当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创造符合社会伦理和公众需求的视觉效果,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严谨评选,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经过为时三小时的精彩课堂展示后,评委们根据教师们的授课内容、课堂互动、思政教育融入的深度及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审。最终,评选出了三位表现突出的教师:

郝白雪老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在《UI界面设计》课程中成功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她不仅展示了UI设计的专业技巧,还通过设计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成为此次评选的优胜者。

任婧老师以其富有创意和激情的《创意设计》课程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她的课程内容丰富,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与创意设计巧妙结合,展现了她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创新能力。

阿合买提江老师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精彩表现也赢得了评审的认可。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他的课堂展示了计算机技术如何服务社会,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技术伦理问题。

活动总结与展望

此次思政公开课评选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展示教学风采的舞台,也为学院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们意识到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融合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关键,也是学院未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同时也将继续在未来的教学中深化思政教育的应用,推动教师们在专业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专业技能与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能力,又具备良好社会责任感和思想政治素质的优秀人才。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其他院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将推动全校范围内更广泛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